360直播网

为什么咱们的球衣能这么丑?这事可能还得从校服说起

发布时间:2025.09.25

足球之所以被万千拥趸奉为艺术殿堂或视觉盛宴,核心在于这项运动天然具备的视觉冲击力。

这意味着,除了竞技本身,所有与之相关的元素都构成了一场精彩赛事的完整拼图。

而在这幅拼图中,球衣无疑是最具视觉张力的核心符号。无论是透过电视转播还是亲临现场,球衣总是最先抓住观众目光的存在(当然,您也可以坚持认为草坪才是焦点,这完全无可厚非)。虽然球衣本身不会触球,但令人费解的是,它却能深刻影响一场比赛的美学价值。

遗憾的是,您或许已经猜到我要表达什么——在中国体育界,从乒乓球到羽毛球,从篮球到奥运代表团,各支队伍的战袍设计几乎都能用"灾难"来形容。这种审美困境在足球领域尤为突出,中超各队的球衣设计堪称重灾区。暂且不谈比赛质量,仅以长春冬季进行的中超联赛为例(此处绝无贬低长春之意,仅就事论事),枯黄的草坪配上两队毫无美感的球衣,直接让本就平淡的比赛观感从59分暴跌至9.87分。

除非您是主队死忠,否则实在难以理解为何有人能坚持看完这样一场审美缺失的较量。

众所周知,中超球衣的审美灾难很大程度上源于耐克的不作为,或者说中国足协的监管失职。2019年耐克与中超公司续签十年打包赞助合同时,这场审美灾难的结局就已注定。

如今距离合约到期还有四个赛季,尽管反对声浪此起彼伏,耐克却始终我行我素,在球衣设计上毫无改进。

丑,成了其永恒的标签。

看看本赛季中超各队的战袍吧,与十几年前相比有何本质进步?至少对我个人而言,完全提不起任何购买欲望。

但需要说明的是,当初并非所有俱乐部都认同这种"一刀切"的设计模式,仍有俱乐部坚持审美底线。然而在续约投票中,16家中超俱乐部有6家弃权、7家赞成,仅3家反对。

这个结果直接导致了中超视觉体系的全面崩塌。当中国在各个领域都以惊人速度发展时,为何在足球审美这个环节反而倒退?

不说欧洲、南美这些标杆,单看东南亚联赛的球衣设计,都能轻松超越我们。不是说他们的设计有多惊艳,而是至少能看出设计者的用心。

正如米卢所言:"态度决定一切"。

球衣不仅是球队的门面,更是商业价值的重要载体。但在中国,即便在中超最繁荣的时期,也难见一件令人眼前一亮的战袍。

这种矛盾格外讽刺:一方面可以豪掷千金引进顶级外援,打造所谓的世界第六大联赛;另一方面,却在球衣设计这种细节上敷衍了事。

我始终相信,中国绝不缺乏优秀设计师,但现实是,我们看到的球衣设计大多堪称灾难。

这种审美困境不仅存在于职业联赛,全运会代表队的战袍同样保持着"朴素"的传统。

而当前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进行的省市级"超级联赛",更是延续了中国足球的"光荣传统",大多数球队的球衣都透着浓浓的廉价感。

按理说,这类赛事本应承载文旅推广功能,设计几款美观的球衣有何难度?

一款优秀的球衣既能创造商业价值,又能代表城市形象,这本是双赢之举。中超受制于耐克合约尚可理解,但各地的超级联赛为何不能推陈出新?

对于这个无解之谜,我只能从直男视角给出答案:这或许是一种深植于文化基因的审美惰性。否则很难解释,为何离开中学二十年后,发现如今的中小学校服与当年几乎别无二致——它们和球衣一样,唯一的特征就是"丑"。

实在难以理解,那些设计师究竟秉持着怎样的先进理念,才能设计出360度无死角的难看服饰。

但历史告诉我们,中国并非没有过优秀的球衣设计。甲A时代,北京国安的早期战袍,以及至今仍被我认为是中国球衣设计巅峰的上海申花队服,都曾有过令人惊艳的作品。可惜这样的美好时光太过短暂。

不过值得欣慰的是,当前中国各级赛场并非全是审美灾难。中甲的陕西联合、中乙的温州队,以及女足乙级联赛的海南无限海岸队,都推出了设计感极强的战袍。

简而言之,如果我是这些球队的球迷或球衣收藏者,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购买。

众所周知,评价一个国家的足球不能只看国家队成绩,对我们而言更是如此。当国足长期低迷时,那些掌握决策权的人更应该重视球衣这样的"细节"。只有当这些看似微小的元素都得到提升,中国足球才能真正形成独特的文化底蕴。

这并非难事,毕竟当老挝联赛的球衣设计都能超越我们时,我们还有什么借口可言呢?


相关资讯

热点资讯

热门比赛

今日共48场

比赛回放

热门标签